(1)来源
冶金工程学院教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本校选送到外校学习培养和部分历届留校优秀毕业生;2、国内各高校应聘和分配来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3、从其他单位调入的教师。此外,还聘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任教并兼任冶金工程学院名誉教授、兼职教授。
(2)教师结构状况
冶金工程学院现有在编教师92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实验室人员12人
表1学院教师职称结构
年龄 | 人数 | 百分比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高工 | 工程师 |
56岁以上 | 2 | 2% | 2 | 0 | 0 | 0 | 0 |
51岁—55岁 | 8 | 9% | 7 | 1 | 0 | 0 | 0 |
41岁—50岁 | 27 | 29% | 14 | 9 | 3 | 0 | 1 |
31岁—40岁 | 39 | 42% | 2 | 12 | 25 | 0 | 0 |
30岁以下 | 16 | 17% | 0 | 3 | 3 | 0 | 10 |
合计 | 92 | 25 | 25 | 31 | 0 | 11 |
表2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
学历 | 博士 | 硕士 | 大学 |
人数 | 69 | 11 | 0 |
比例(%) | 86 | 14 | 0 |
(3)教师背景特点
冶金工程学院教师中,中、老年教师大多在教育战线执教数十年,他们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严于执教、长于理论,成为教学队伍的中坚;青年教师是冶金工程学院的新生力量,他们勇于探索与创新,且绝大部分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成为冶金工程学院跨世纪教育事业的接班人。
冶金工程学院教师分别来自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中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的相关院系,此外还有赴英国、韩国、日本访问学者和赴德国、英国攻读学位回国的教师,这对于广泛借鉴吸收国内外教学经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4)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了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力度,学院制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一系列鼓励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长期以来重视教师的自身提高,鼓励青年教师攻读高一级学位,提高自身知识和水平。近年来学院分别引进一些博士或送出一批青年师资作为在职博士培养。目前他们或在岗、或学成回来,作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积极承担或组织、策划教学,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献计献策。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有69人,占全院教师的86%,随着业务水平提高,青年教师职称晋升者也不断增多,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
学院对青年教师实行“上岗培训”制度,每位教师进校后要接受学校三个月时间的统一岗前培训,坚持先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制订计划分批分期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学院制定了鼓励青年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是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对优秀者给与奖励,并在考核评优和晋级晋职等方面予以体现,使青年教师通过交流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在青年教师中形成积极向上、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以上这些切实可行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近年来,涌现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现任教师先后获得"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人员","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巾帼标兵”。多人次荣获宝钢教育奖励优秀教师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5)聘请兼职教授情况
为了扩大交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先后从著名院校和研究院所聘请了一批兼职教授。他们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别担任教学任务或为学院师生不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6)教师进修情况
教师除了通过在教学、设计实践及承担科研项目等工作岗位上锻炼提高以外,还有计划地通过各种形式进修学习,深造提高。